2022年4月30日,在中國美術館一層2、4、6號展廳,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我們曾同窗——中青年油畫作品展”在此開展。此次展覽是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之一,共展出13位中青年藝術家葉南、于波、鐘劍秋、孫韜、鄭光旭、張謝雄、李官博、孟麗、王威、尉捷、林文新、湯雨松、治龍(按年齡排序)的油畫作品近80件。本次展期至5月11日(周一閉館)。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二十世紀的中國美術在藝術表現上極為鮮明之特征在于中西合璧。一批又一批學子負笈留洋,取經盜火,為拓展藝術語言作出了努力。展覽以“我們曾同窗”為題,充分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留學歸來的部分藝術家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的情懷和成就。中國美術館將此展列入學術邀請系列展,旨在激勵廣大美術工作者在新時代取得更大藝術成就。 前言 文丨鄭光旭 “登高使人心曠,臨流使人意遠。”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是所有文藝工作者的行業責任和時代使命。 此次展覽由13位中青年藝術家的油畫作品構成,國外的求學經歷使他們有著相似的學術背景與文化理念。以本土文化基底、現實自然題材演繹繪畫原理,讓師出同源的藝術語言分別具有獨特而又多元的嶄新體現。無論是詩意唯美的抒情風格,還是雄渾沉郁的現實風格,亦或是描繪生活的明快風格,在他們的筆下,如詩語,如奔流,或蜿蜒柔美,或慷慨高歌。盡管年齡跨度大,但是深厚的同學情誼以及他們所保有的純粹初心,讓鮮活的藝術風貌仍有著殊途同歸的一致底色。 作為國內油畫領域的實力派藝術家,他們有著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承擔著描繪時代發展的社會責任。在創作層面,他們擁有國家大型工程壁畫主創、國家主題創作特邀畫家與國家藝術基金獲得者等經歷,這些彰顯著他們與眾不同的國際視野和卓著的專業影響力。這一切,見證了他們面對時代、面對自然、面對生活時蓬勃奮發的進取精神。 他們普遍關注色彩之于繪畫的獨特表現力。《周禮·冬官·考工記》中論及“畫繢之事,雜五色”,五色相貫,生生不息,抽象地歸納了色彩之于繪畫的邏輯關系。“色彩關系”構建出一種可以容納精神情感的空間,讓作品可以呈現,令藝術得以表達。回到繪畫本身,色彩又是最基本要素,所謂繪事后素,它代表繪畫最重要的質地。在一定程度上,更代表了這些畫家寶貴的初心和厚重的底色。 在我看來,無論何種風格、何種流派,終以水平論高低。無論起點在何處,每位畫家都將在獨屬于自己的道路上抵達精神的彼岸。為此,秉承初心、深耕創作,是藝術家的必經之途。時光可鑒,在專業領域具有鮮明國際化特征、領先學術理念和高超業務水平的藝術家們,一定可以持續迸發蓬勃的生命力,構建愈加豐富的藝術世界。 感謝中國美術館,讓跨越年代的同學情誼有機會在這座藝術殿堂集中分享交流。容納初心與底色的色彩空間,會締造藝術的純粹魅力。 我們曾同學,時光不假,這一切終會讓我輩皓月千里,負夢前行。 展覽現場 作品欣賞 時光綻放 葉南 油畫 80×80cm 2021年 藝術家自藏 笑容 葉南 油畫 80×80cm 2022年 藝術家自藏 夏日 于波 油畫 80×100cm 2020年 藝術家自藏 荷塘春色 于波 油畫 60×80cm 2020年 藝術家自藏 靜靜的黃河 鐘劍秋 油畫 100×200cm 2017年 藝術家自藏 清晨太行山野 鐘劍秋 油畫 110×200cm 2020年 藝術家自藏 馕兒 孫韜 油畫 150×100cm 2011年 藝術家自藏 歲月之三 孫韜 油畫 90×100cm 2000年 藝術家自藏 冬至 鄭光旭 油畫 50×60cm 2022年 藝術家自藏 來自甘南師專的女大學生--朱紅和馬彥 鄭光旭 油畫 100×80cm 2014年 藝術家自藏 珠江邊的雞舍 鄭光旭 油畫 50×70cm 2016年 深秋的白樺 張謝雄 油畫 60×50cm 2017年 藝術家自藏 傍晚的塞罕壩 張謝雄 油畫 80×100cm 2018年 藝術家自藏 踏雪無痕 李官博 油畫 40×50cm 2016年 藝術家自藏 珍珠衫之三 孟麗 油畫 50×40cm 2017年 藝術家自藏 百年黃河鐵橋 王威 油畫 60×90cm 2021年 藝術家自藏 心中的美好 尉捷 油畫 100×115cm 2021年 藝術家自藏 河西的田野 林文新 油畫 20×30cm 2020年 藝術家自藏 白樺·夏 治龍 油畫 180×140cm 2018年 藝術家自藏 新時代搬進幸福生活 湯雨松 油畫 180×120cm 2017年 藝術家自藏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