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國1957年生于北京,現居住、創作于北京和悉尼。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198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李可染、蔣兆和、李苦禪、葉淺予、劉凌倉、盧沉、周思聰等畫壇名家。任建國早在1980年代就在學術領域獲得關注,成為那個時代的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和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這在那個年代的學術界具有重要意義。任建國年輕時便在藝術界取得學術建樹,他的早期作品中國畫《我們開的飯店》1985年參加了展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前進中的中國青年”全國美術作品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早在1982年任建國的另一組中國畫組畫《種苞谷的老人》參展北京工筆重彩畫展也同樣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 任建國 我們開的飯店 82×82cm絹本工筆重彩 1985年 中國美術館藏 任建國在1981年代的《燕京四景》系列中較早在工筆重彩畫領域實驗和探索了“現代構成”的繪畫語言。盧沉和周思聰兩位先生對他有很高的評價和期望。任建國在1980年代參加的其他重要展覽還包括“第六屆全國美展”和“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這都是研究那個時代的美術史所需要關注的重點展覽。任建國二十出頭就令畫壇矚目,當時最為權威的《美術》雜志于1985年第五期設專欄介紹任建國的藝術創作。同年任建國獲得了北京文學藝術工作者的表彰。 ![]() 任建國 燕京四景之秋雨 52x40cm 絹本工筆重彩 1981年 在帶有抽象感的水墨方向上,任建國的作品顯示了在這個領域的可能性。他雖然沒有完全進入嚴格意義的抽象藝術,但他用筆和行筆的形式語言中具備了很強的抽象性因素。在他的這個系列的作品中有探索和發揮“抽象性”和“表現性”的現代語言特征,這部分的作品介于抽象與灑意之間,是以畫家主體感受為表達方式的探索。這部分作品發揮了任建國在水墨語言和山水結構中的“抽象性”因素,將其進一步提煉,來傳達畫家精神內在和語言本體的美學感悟。任建國這部分的作品主要特征是在追求古意的同時有機融匯現代繪畫語言,特別是將富有現代藝術精神的抽象和表現性的形式語言,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大寫意體系”相化合,在繪畫生命的本質之處探尋現代形式與筆墨傳統的交匯。 ![]() 任建國 煙雨寒林125×146cm 紙本設色 2016年 在這些抽象性的作品中,任建國的筆墨中流露出他作為中國畫畫家長期熱愛和研究古代文物的深厚學養,同時對繪畫性情真趣的探索啟迪他在行筆中以更加放松的心境繼續探尋“古意今趣”的繪畫理想。這種意趣是畫家主體之“我”與繪畫之“趣”的內在關聯。似如一位畫家“從遠古走來”,一路風塵走近我們,走到當下與我們相遇。在這些具有強烈的“抽象和表現因素”的作品中,流露出大膽表現畫家精神直覺和行筆十分肯定的繪畫自信,將古人的“狂灑境界”釋放到當代的筆墨結構中。這是生成任建國那些山水意象“縱闊感”的畫法來源,也是一位藝術家在追古識今探索過程中的個體感悟。這部分作品體現了莊子美學中的超然自適,也是畫家對于逍遙精神的筆墨詮釋。任建國將“瀟灑美學”帶入到他的水墨語言中,如同他一件畫作中的題畫詩所云“晚風知我樂,清酒幾多杯”。古往今來,幾杯清酒激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灑意與靈感。 ![]() 任建國 秋之風125×146cm 紙本設色 2016年 ![]() 任建國 風行圖125×146cm 紙本設色 2016年 ![]() 任建國 南山秋居125×146cm 紙本設色 2016年 ![]() 任建國 陽朔漁興 45×76cm 紙本設色 2019年 ![]() 任建國 晨風早45×76cm 紙本設色 2019年 任建國的抽象語言具有很強的表現性特征,在這些作品中亦能看到山水畫的骨架和基礎,由此可以看到他在語言來源上的路徑。他將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與現代語言進行了富有創造性的交融和突破,他的作品中貫穿了現代精神,提供了生機勃勃的水墨探索之路,在20世紀連接21世紀的中國畫史上,開辟了獨具一格的個人風貌,為研究20世紀以來的水墨歷史提供了富有啟迪性的個人經驗。 畫家簡介 ![]() 任建國,著名畫家,1957 年 2 月生于北京 自1980年代早期開始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 1977 畢業于北京藝術學校 1978 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1982 大學畢業并獲得中央美術學院頒發的文學學士學位 1985 年《美術》雜志第五期對他的創作和藝術思想進行專欄介紹 1985 年獲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表彰,曾任光明日報社美術記者、編輯 1987年至今創作、生活于悉尼和北京 展覽經歷: 1978 北京市美展 (中國畫《古代藝術傳友誼》) 1979 北京市青年美展 (中國畫《到底誰是敵人》) 中央美術學院第一屆學生習作展 (六幅習作) 1980 第二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畫《到底誰是敵人》,獲三等獎) 1981 中央美術學院第二屆學生習作展 (中國畫《燕京四景》《孿生》,獲二等獎) 1982 北京市“八十年代”畫展 (中國畫《靜》) 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生作品展 (組畫《巴蜀紀行》,中國畫《看戲去》《開春》《小牛館》《童年》等 12 幅) 北京工筆重彩畫展 (中國畫組畫《種苞谷的老人》,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3 北京工筆重彩畫展 (中國畫《南海拾零》) “八十年代”畫展(二展) (中國畫《巴山球迷》《女人總也不能閑著》) 1984 第六屆全國美展 (中國畫《撲不滅的烈火》) 光明日報獎美術作品展覽 (中國畫《渡口》,獲二等獎) 1985 “前進中的中國青年”美術作品展 (中國畫《我們開的飯店》,中國美術館收藏) 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中國畫《家鄉的籃球賽》《飛吧,白鴿》) 代表作: 1980 《到底誰是敵人》(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三等獎) 1982 《巴蜀紀行》(畢業創作,中央美術學院葉淺予獎金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1984 《就職宣誓》(連環畫,北京市優秀藝術作品二等獎) 《渡口》(中國畫,光明日報獎美術作品展覽二等獎) 《種苞谷的老人》(中國畫組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85 《我們開的飯店》(中國畫,中國美術館收藏) 作品發表: 1976 《抗震救災速寫》四幅,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0 連環畫《智勝刁婆》,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1 中國畫《到底誰是敵人》,發表于《美術研究》雜志 1981 年 1 期 連環畫《孟嘗君》,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小說《明清皇宮故事》插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2 中國畫《燕京四景》之二,發表于《美術》雜志 1982 年 2 期 中國畫《開春》,發表于《人民文學》1982 年 10 期 中國畫《童年》,發表于《人民中國》雜志及《中國畫》刊物 1983 中國畫《小牛館》,發表于《中國畫》1983 年 2 期及《中國書畫》第 15 期封面 中國畫組畫《種苞谷的老人》,發表于《連環畫報》1983 年 1 期 連環畫《李大虎與小刺猬》,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1983 年 1984 連環畫《就職宣誓》,發表于《連環畫報》1984 年第 1 期 中國畫《渡口》,發表于光明日報及香港文匯報,1984 年 連環畫《晚年》選頁,發表于《連環畫報》1984 年 7 期封面 收藏: 中國美術館(中國畫《我們開的飯店》) 中國美術館 (中國畫組畫《種苞谷的老人》) 美國西部博物館 (中國畫《孿生》)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 (中國畫《靜》《女人總也不能閑著》) |
注:© 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允許,請勿用于商業!
聲明:轉載或其他業務合作請聯系站長